2013年4月23日 星期二

4/18 重新思考零核電

坦白說,我並不喜歡這次的演講。
原因很簡單,李國鼎是台灣半導體之父,並非台灣電子傳產之父,我認為講者對電子業暸解還太少,以偏蓋全。但是,不可否認,電子業範圍很廣,我有一個阿伯,在某電子公司當廠長,雖然是電子公司,但產品是極為化工的電鍍,那為何還是電子業呢? 只因是電鍍電容器的接腳,故為電子業。或許將全台灣的電子傳產轉型能減緩工業用電過多的問題,但也不能說李國鼎是禍源,就好像母親將你生在這個世上,自己長大後行為偏差就反過來指責母親幹嘛把我生出來,是一樣的道理,台灣靠著電子產業一路走到今天,我們要反省的是為何沒有像李國鼎一樣的人,再給台灣一個經濟起飛,到今天還在吃電子業的老本。回到核能,聽了這麼多場核能的演講,第一次有講者提到政治與核能是分不開的,曾經聽龍應台說:你不參與政治,就是同意別人決定你的未來。老師上課也提到:你不碰政治,政治自己會來碰你。本來很反對將政治與核能混為一談,怕會混淆視聽,如今,或許政治就像媒介一樣,會讓這樣的議題更加被重視與思考。





3 則留言:

  1. 若當場提出問題更好,可以比較仔細回答。簡單回應,一,李國鼎是創造出來的神話,還有"台灣科技之父"稱號,最初RCA就是他引入的,他的回憶錄也標榜為台灣創造電子基礎,但是成就曹興誠等電子新貴,確禍害廠區週遭農地水源及數千員工的後續職業災害,站在資方或勞方農工土地一方,立論就不同囉。二,不能說亮麗的正面貢獻歸於電子業,負面效應推給化學業,事情不是如此判別的。三,理工並不是深鎖於實驗,方程式即可免於社會的挑戰與質疑,這也是核工專家常用專業理由來維護本身的知識解釋壟斷權,變成黑盒子,科技或電子業不會太難進行理解,電子業不是只有物理化學的純潔理性,它更帶來環境難以承受的災難,這是社惠普通知識及可瞭解,反而進入化驗室都說霄裡溪(友達)無法檢測證明有害,這樣的知識只是不斷斲傷科學長期的社會信賴。四,經濟成長不是靠一個人的,何況蔣經國時期李國鼎並沒有財經決策權。再者沒有均富效果的經濟成長,電子科技業的獲益是誰拿去,付出代價的園區周圍區民與職業傷害的勞工呢?反而製造社會不安,人民缺乏安身立命的確定感。

    回覆刪除
  2. 欣賞博升的坦率直言,感謝宗霖的回應。

    我認為李國鼎對台灣是有貢獻的,但是不喜歡政府和媒體把他神格化,將經濟成長歸功於某些人,就跟把工業汙染推給某些人而忽視共犯結構,一樣是片面的。

    我個人期待修過這門課的同學能夠看到人性在科技中的意義,最近苑裡風機事件,廠商依據環評一紙背書,就可以侵門踏戶,在農民未被告知,未辦任何說明與協調會的情況下,大肆在別人的後院搭建風機,而科技公司遇到抗議立即報警,大批警察使用手銬將身上沒有任何武器的農民帶走,環保署回應必須等到風機建完,如果產生了噪音問題,必須科學鑑定後才能依法處理,整個過程相當荒謬,缺乏人性的科技本身就是一場災難。

    回覆刪除
  3. 其實我之所以不上課提,主要是因為會偏離本次演講內容。順道一提,我並未將亮麗歸功於電子業,而把負面歸給化工業,只是舉例。

    回覆刪除